張明山
革新能手
革新能手” — 張明山
張明山(1913—1981),遼寧省遼陽縣人,中共黨員。
16歲到當時的鞍山機械廠當學徒。
1931年進入昭和制鋼所做鉗工。
1949年6月,到鞍鋼小型軋鋼廠當軋鋼工。
先后任小型軋鋼廠一車間主任、科長、副廠長及第二中板廠副廠長等職務。
事跡簡要
小型軋鋼廠開工初期,設備陳舊,工藝落后,工人勞動強度大,作業環境艱苦且危險,尤其是夾鉗喂鋼工序更不安全,常常燙傷工人。為使軋鋼工人擺脫人工操作和艱苦的體力勞動,1950年初,張明山積極投入到研制軋機“反圍盤”的革新活動中。他與兩位老工人連續苦戰了3個寒暑,制作千余個模型,終于在1952年研制成功,從而結束了小型軋鋼廠27年用手工喂鋼的歷史,初步實現了自動化喂鋼。這一新技術,不僅使小型軋鋼機提高了40%的生產效率,節省了70%的勞動力,而且還從根本上改善了勞動條件,提高了產品質量,并消除了人身事故的發生。
1952年末,《人民日報》以張明山研制“反圍盤”及小型軋鋼廠的技術革新運動為內容,發表了題為《努力推動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工作》的社論。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了電影《無窮的潛力》,郵電部發行了《反圍盤》特種郵票。1954年,張明山與王崇倫、黃榮昌等人共同向全國發出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活動的倡議,引起了熱烈的反響。
張明山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。1956年,當選為全國先進生產者。